列表页top

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明星娱乐

深化供给侧改革后国内生铁及粗钢产量变化分析

2024-03-16 10:00织梦新闻网编辑:主管人气:


2016年以来国家针对钢铁行业改革使用了多种手段,2016-2018年行政化去产能,1.4亿吨地条钢出清及连续三年大规模直接淘汰落后产能,导致废钢资源过剩,生铁/粗钢比重明显下降。2018-2020年国家开始对钢铁行业进行直接与间接方式相融合的途径,间接化去产能同时兼并重组开始推进加速。

 

2018年钢铁行业实施《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,行业产能置换整体效果突出,同时启动了超低排放改造和环保限产,通过间接的方式倒逼小规模及落后企业退出市场。但“去产能”并不是“去产量” ,由于新投产的冶炼装备生产效率较高,以及各类辅助冶炼装置技术进步,这期间铁水产量整体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。2021年开始,为推进碳中和目标,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,工信部年度会议提出“坚决压缩粗钢产量,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”,政策驱动生铁及粗钢产量负增长。

 

生铁及粗钢产量分区域变化

 

整体来看,2018-2022年生铁及粗钢均累积出现增量,但生铁增量超过粗钢增量803.49万吨。

 

分产品看,2018年到2022年有四个省份的生铁产量变化超过1000万吨,其中增量最大的省份是江苏省,增幅在2841.82万吨,广西及山西增量分别在1566.28万吨和1072.13万吨,另外山东地区生铁产量也增加了914.51万吨;而河北省生铁产量下降1555.81万吨,其他几个生铁产量下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、新疆、浙江、青海,而河北省的贡献的减量占比高达85%。

 

从粗钢产量变化来看,同样也是这四个省份的产量变化超过千万吨,但增减幅度有所差异。广西及山西地区粗钢及生铁产量增幅基本一致,但江苏地区的粗钢增量不及生铁产量的一半,主要由于2018年江苏地区进行低端产能淘汰和整合,仅徐州地区18家钢铁企业关停15家,导致2018年生铁产量基数较低,同时江苏区域产能置换集中在2019年-2022年,新高炉产能陆续投产,提产降耗技术也在提升,导致生铁产量增幅较大。另外粗钢产量增幅较大的省份为福建省,近几年福建省钢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电炉钢占比不断提升,导致粗钢增量超过生铁增量一倍多,根据《福建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,计划到2025年,电炉钢产量占全省钢产量比重达20%以上。河北省粗钢产量降幅达2535.3万吨,根据2023河北省工作报告,近五年来,河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,钢铁产能由2.39亿吨减至1.9亿多吨,产能减少4900万吨。

 

2022年生铁及粗钢产量变化及2023年预测

 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1-12月,我国累计生铁及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0.8%及2.10%。从分地区数据来看,与2021年相比,2022年共有14个省份生铁产量实现减产,14个省份实现增产,增减产省份数量想当;而粗钢产量中共有21个省份实现减产,6个省份实现增产,一个省份产量未发生变化。

 

从分地区数据来看,2022年生铁产量超过4%的仅有5个,减量最大的省份为青海,同比降幅为35.57%,增产超过10%的省份为广东、福建,增幅分别为17.88%、20.72%。粗钢同比减量4%-6%的梯队阵营强大,河北、山西、内蒙、云南、天津、上海、浙江,几个省份中不乏传统钢材生产强省;青海、吉林、新疆减量10%以上,青海则是最大减量的领衔,与生铁产量降幅基本一致。而粗钢不减反增的三匹“黑马”为福建、广东和重庆,福建及广东粗钢增产同样超10%,增幅分别为18.15%、12.38%。

 

2023年从总量上来说,一方面,生铁及粗钢产量峰值在2020年已经出现,在缺少行政性减产的情况下,粗钢产量释放将取决于需求,预计在钢铁行业需求转入下行通道,钢厂利润受到严重挤压下,仍将对钢厂产量释放形成抑制,2023年生铁及粗钢产量整体仍呈下行趋势。另一方面,随着福建、广东省内产能置换等钢铁项目陆续投产,预计2023年福建、广东仍有增量可能性,另外广西的粗钢产量也十分值得关注,后续广西翅冀钢厂产能的达产,也会进一步加大华南、西南省份钢材市场的“厮杀”。从生铁及粗钢产量比重来看,2022年由于钢厂利润低位以及废钢供给紧张,电炉钢厂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,导致粗钢产量中铁水贡献比例升高。随着工业企业经济活动上升,2023年废钢供应预计将有所增加,相应电炉钢贡献粗钢占比将有所提升。

 

(来源:)

上一篇:2022年我国生产原油2.05亿吨、铁矿9.68亿吨

下一篇:没有了


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已推荐
0
  •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织梦新闻网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织梦新闻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织梦新闻网,http://jsshunyang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


  • 推荐专题上方


图说新闻

更多>>
氧化铝期货助力广西地区奇亿官网铝产业转型升级

氧化铝期货助力广西地区奇亿官网铝产业转型升


列表页底部广告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