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表页top

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热点要闻

天然气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

2023-11-02 10:00织梦新闻网编辑:主管人气:


  乌克兰危机已超过一年,由此引起的能源危机持续发酵。在此背景下,全球天然气市场前景如何?我国天然气市场如何高质量发展?针对这些业界关心的问题,3月28日,国际燃气联盟(IGU)主席李雅兰在2023年第四届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,分享了见解。她认为,天然气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。

  同时,作为IGU首位中国籍主席,李雅兰呼吁在全球能源转型面临重大考验、能源安全面临重大挑战的背景下,我国能源行业企业要把握好机会,主动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,利用IGU平台不断提高、壮大行业自身实力。

   天然气对欧洲乃至全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

  天然气是一个庞大的能源产业,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行业。李雅兰认为,近年来,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版图中作用越来越大,影响力也越来越大。

  乌克兰危机爆发引起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巨变。2022年,欧洲从俄罗斯实际天然气进口量约为600亿立方米,相较往年(1850亿立方米),减少1250亿立方米。当年8月,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至近350欧元/兆瓦时,超过此前数年平均价格的二十倍。

  “此次能源危机中,天然气第一次取代石油成为引发全球性能源危机的首要能源。”李雅兰认为,此次能源危机不仅成为欧洲能源历史上永远的记忆,还对亚洲、南美洲等天然气市场造成不同程度影响。本次能源危机又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、企业经营危机、信任危机等,导致政府对能源市场的强力介入。

   2025年后,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或由紧转松

  展望未来全球天然气市场,李雅兰认为,从短周期看,全球市场依然供不应求;从中期看,预计2025年以后,随着市场供应的增加,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大大缓解;从更长的周期看,不同地区的分化将更加明显。

  分区域来看,李雅兰认为,欧洲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会进一步下降,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提高;亚洲、非洲、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天然气将得到快速发展;北美、中东、澳大利亚等LNG出口国增加的产能将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天然气发展的推动力;对俄罗斯来说,中国将成为俄罗斯管道气最重要的目的地。

  目前天然气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24%,是全球第三大能源。202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到约4万亿立方米,全球天然气长输管线数量超过130万公里,地下储气库660座,LNG接收站144座。

   建议我国多元化、多渠道进口天然气 提升定价影响力

  虽然此次全球性能源危机对我国天然气发展造成较大冲击,引发国内能源结构逆调整;但展望未来,李雅兰坚信,天然气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。她认为,在需求方面,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到4200到4600亿立方米;2030年将达到5500亿立方米,峰值预计出现在2040年,约7000亿立方米。供给方面,供应灵活的LNG是目前增供的现实选择,但是LNG价格的剧烈波动成了“拦路虎”。

  针对如何促进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,李雅兰提出五点建议:一是加大国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;二是加快产供储销体系建设;三是多元化、多渠道进口天然气;四是提高在国际LNG市场上的话语权、定价权;五是利用好IGU平台,不断提高行业自身实力。

  李雅兰认为,要多元化、多渠道进口天然气。多元化是指供应方式,要进口管道气与进口LNG并重,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丰富的资源进口管道天然气。多渠道方面,要考虑从不同的国家进口LNG。我国现有接收站23座,总接卸规模超过1亿吨/年,基数相当大,为多渠道进口LNG创造了良好条件。

  在价格影响力方面,李雅兰期待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中国的交易平台,早日形成与TTF、JKM、HH比肩的国际权威价格指数,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影响力。

  2025年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(WGC2025)将在北京举行。这是有着全球燃气行业奥林匹克大会称的世界燃气大会90多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。

  在此次演讲中,李雅兰诚挚地邀请国内外业界企业、专家参加WGC2025;同时,希望我国能源行业企业主动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,利用IGU平台不断提高、壮大行业自身实力。


 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,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。

(来源:)

上一篇:巴西输电投资加快太阳能和风能项目部署

下一篇:没有了


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已推荐
0
  •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织梦新闻网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织梦新闻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织梦新闻网,http://jsshunyang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


  • 推荐专题上方


图说新闻

更多>>
今年美国化学品产量或将下奇亿官网降但前景仍乐观

今年美国化学品产量或将下奇亿官网降但前景仍


列表页底部广告
返回首页